当前位置:首页  栏目回收  历史沿革

时间

体制名称

专业发展变动情况

1952年

活塞式发动机制造(一专科)喷气式发动机制造(二专科)

1956年12月

发动机系(二系)

学校改制建院,取消专科建制,建立发动机系设发动机工艺专业

1957年2月

发动机系(二系)

学校专业调整,取消发动机工艺专业设发动机设计专业下设发动机原理及构造、热工两个教研室

1959年4月

发动机系(二系)

增设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当时全校规模最大的系,设有涡轮喷气发动机专业(含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专业(含原子能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工艺专业下辖201(发动机原理)、202(发动机构造)、203(火箭发动机)、204(冲压发动机)、205(核能发动机)、206(发动机附件)、207(工艺)、208(材料)等8个教研室。

1960年

发动机系(二系)

设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冲压式发动机专门化,热工测量专门化,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原子能动力装置专业等5各专业,其中2个专业专门化发展

1962年5月

发动机系(二系)

涡轮喷气发动机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学校首批招收研究生的4个专业其中之一

1962年9月

发动机系(二系)

专业调整后设喷气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

1964年12月

发动机系(二系)

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并入飞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组。
下辖201(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制造)、
202(热工设计制造)、
203(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
204(冲压发动机设计制造)、
207(发动机工艺设计制造)、
205(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
208(航空材料设计制造)7个教研室

1965年7月

航空工业系(二系)和飞机发动机系(三系)内设置专业航空工艺系(二系)下设发动机制造工艺专业,发动机系(三系)下设飞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航空发动机自动器等3个专业下辖201(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制造)、
202(热工设计制造)、
204(冲压发动机设计制造)、
205(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4个教研室

1970年11月

发动机系(二大队)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机构全面调整,更名为二大队下辖 201(飞机制造工艺)、
202(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
203(航空精密器械制造工艺)、
204(航空材料及热加工)、
205(半工半读基础课)5个教研室

1970年12月

航空发动机系

1970年12月18日首届(71级)工农兵学员入学。设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航空发动机液压气压附件等3个专业

1972年3月

发动机系(二系)

院党的核心小组研究决定调整体制,二大队恢复为发动机系,专业设置不变下设航空发动机、机械加工、航空液压气压附件三个教研室

1977年10月

发动机系(二系)

恢复1965年期间专业设置,同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2月

发动机系(二系)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南航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理工科院校

1978年9月

发动机系(二系)

恢复招收研究生后发动机系首批研究生入学

1980年上半年

航空发动机系(二系)

原有专业调整后设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动力装置控制2个专业

1981年11月

航空发动机系(二系)

航空发动机专业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专业

1984年12月

航空发动机系(二系)

经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推进系统气体动力学,燃烧和传热传质专业为第一批申报的重点学科(专业)

1985年

动力工程系(二系)

航空发动机系更名为动力工程系

1985年5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航空涡轮发动机设计专业更名为航空发动机专业

1986年3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航空发动机专业更名为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1986年8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工程热物理专业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9年4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批准我校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发动机专业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1年6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工程热物理、航空发动机招收在职研究生并获得学位授予权

1994年

动力工程系(二系)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增设“民航机务工程专业方向”

1994年8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航空发动机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1995年5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汽摩学院

学校依托动力工程系,同金城集团和金蛙集团等联合成立了汽摩学院,设置汽车、摩托车专业

1996年1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航空发动机学科被评为省优秀学科梯队

1996年6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热能工程专业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年6月

动力工程系(二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

1998年底

动力工程系(二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批准设立

2000年10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学校院系调整,动力工程系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能源工程系、车辆工程系。设有性能与气动力学、机构强度与振动、动力装置数字控制、车辆工程、燃烧/传热、推进系统动力学与红外特征控制中心等6个实验室,航空宇航动力研究所、飞行/推进系统综合控制研究所、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所、隐身技术中心、内流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机构

2000年11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汽车摩托车学院撤销,成立车辆工程系

2002年

能源与动力学院

汽车、摩托车专业更名车辆工程专业

2002年4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3年

能源与动力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

2003年9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工程热物理专业批准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3年11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学院成为首批本硕(博)连读试点之一

2005年7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2005年10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6年

能源与动力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

2007年8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成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09年

能源与动力学院

学院获批成立飞行器动力与工程培优班,同年9月从新生中选拔了39名优秀学生开班上课

2011年1月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