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能动教师

能动园丁风采第八期 | 记车辆现代设计领域专家李舜酩教授

时间:2021-04-01作者:能源与动力学院 审核: 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点击:1601



        个人简介:李舜酩,教授,博士生导师,车辆工程系教师。1998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弱电信号精密检测及高速数据处理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南航-韩国启明大学 “智能车辆设计与安全控制联合实验室”南航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动力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主任。


        李舜酩教授兼职于教育部学科和学位评定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SAE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虚拟仪器与网络系统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学科评审专家,等。现任JVET (SCI源刊)等4个学术杂志的编委;是MSSP、JSV、JVC、IEEE Neurocomputing、MST等著名SCI杂志的特约审稿人。他是“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和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专家、“中小型柴油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家、江苏省“纯电动车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江苏省“新型动力车辆控制与运用工程重点实验室”专家。


        李舜酩教授先后在山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2-2001/4,在西北工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先后到多个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学院、美国石溪大学工程学院、印度科技大学德里校区和坎普尔校区的机械学院、韩国启明大学工程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船舶学院、波兰科学院流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工程学院。另外还先后访问多个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交流:日本北海道大学机械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械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T)、香港城市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机械学院,等等;2014年春天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作为高级专家级教授访问美国石溪大学,做学术交流。2019年11月受香港城市大学C W Lim教授的邀请,到香港城市大学开展为期1个月的合作研究。他先后8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分会场主席,并于2013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组委会主席组织召开了第九届“振动工程与机械技术”国际会议。他是连续国际会议“振动工程与机械技术”学术委员会成员。他多次受邀到国内多所高校、大型国有企业、研究院所做学术报告。


        李舜酩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智能神经网络)、(2)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3)智能故障诊断技术、(4)虚拟仪器与仪表、(5)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6)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7)车辆智能设计与轻量化。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省部委基金、企业项目等60余项,实现利税4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七项(六项排名第一),一项成果获得山东省2001年十大科技成果;主编出版专著、教材和科技著作10部,获得30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0多篇(150多篇被SCI/EI索引);主持申报和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件。


        李舜酩教授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弱电信号精密检测及高速数据处理技术”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总装预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机专项”1项,主持横向研发和企业项目多项。



践行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多年来,李舜酩教授一直践行言传身教,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他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汽车设计、汽车造型设计、车辆工程导论、机械疲劳与可靠性设计、弹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工程图学等方面的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汽车设计、机械振动学、振动模态分析、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实验力学;主讲过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等结构动力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课程。他较早地在国内并率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博硕公共选修课程“科技创新思维与方法”。李老师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专业学科纵向知识脉络介绍,使学生很容易从课程体系角度了解和把握专业内容。他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讲故事的形式,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从历史维度和不同学科发展的交叉知识点,引导学生对课程的深化认识,并注意把不同的知识引申到哲学的高度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从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独特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使具体学科知识融入到自然辩证法的体系中。李老师注重把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明确了知识学习的方向、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




潜心学术前沿 聚焦研究重点


        李舜酩教授带领团队潜心学术研究,聚焦动态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科研方向。三十年来,研究团队把 人工智能、小波分析、分形、盲源分离、经验模式分解,等理论技术进行深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创新技术与方法,并应用到车辆现代设计上,实现其零部件和整车舒适性、安全性等性能的提高,特别是在传动旋转系统、进排气系统、整车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的成就。同时把这些创新技术与方法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转子系统振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中,取得了若干突破性成绩,有利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其中,“基于现代信号处理的车辆传动系技术设计”被评为2002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混凝土泵车降噪技术的研究”2014年在河北省成果评审中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所完整的“基于行为融合的智能车自主避障技术”得到国内智能车辆首席科学家郑南宁院士的高度认可;所建立的“谐波窗函数”表现出远优于“汉宁窗函数”的旁瓣防泄漏性能(在以往的窗函数中,世界公认的是汉宁窗的旁瓣泄漏最小);研制成功的单一信号时延“移相放大器”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由于传感器安装位置限制导致的振动故障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所完成的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技术研究,是首次把通信领域的盲源分离技术引入振动信号分析中的研究;所完成的“传动系统转速大波动的自动编码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取得了高可靠性和高鲁棒性的诊断效果,得到领域内专家的高度认可;等等。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左磊教授、印度科技大学坎普尔校区Nalinaksh S. Vyas教授、韩国启明大学Jae-Cheon Lee教授、香港城市大学C W Lim教授等,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区域合作关系。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新与努力,是带领学生前行的永恒主题


        李舜酩教授给学生讲要学会怎样挑“好珍珠”——讲发散思维的收敛,教育他的研究生要学会在研究中“鸡蛋里挑骨头”——骨头就是创新点,介绍自己“想三想四”的永不泯灭创新冲动——夜里做梦都会梦见研究方法的奇想,等等;也许就是这种精神,感染了他的研究生,以至于他的一个直博研究生3年半发表了8篇SCI论文(3篇二区)还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参与完成了数个横向企业项目;而李舜酩教授的其他博士也毫不示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也许这与李舜酩教授深深喜欢的那首歌——风雨兼程,有些渊源吧。


        李舜酩教授带领学生到企业做科技服务项目,经常要钻到汽车底部安装传感器、布线,脸上和衣服上往往粘上油污,被不知情人认为是高级钳工。也罢,干的这个活堪比钳工;在河北宣化开展“混凝土泵车降噪技术的研究”时需要晚上做试验才能符合环境条件,经常晚上出去早上回来导致住宿宾馆前台的质疑,李舜酩教授笑称“我们是干夜活的”;他带领的团队完成的某汽车公司作为关键部件的悬架设计,由于优秀的性能使该车型当年销量达到国内第一,当公司技术联络人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与感谢时,李舜酩教授表示: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对你们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祝贺!也许,也许太多的工程需求,让李舜酩教授深感压力巨大——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我还要努力地应用现代设计技术,把汽车设计地更完美。


        从细微到意外,从改进到发现,从理论仿真到应用或试验检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每一个创新点。当项目试验成功时却脸的当研究生完成一个研究时都会激动地李舜酩教授发微信——我成功地做到了XXXX!甚至有一次凌晨了,李舜酩教授的手机响起来,原来是他的一个博士生取得了一个满意的研究成果。每当李舜酩教授微笑着听完他的研究生滔滔不绝地叙述完自己的发现和创新时,总是给以“你做的很好!”的鼓励,然后就建议这个研究生去睡觉跑步爬山……。当这个研究生再找他时,他经常会当面对研究生的论文指出一大堆问题,还大声地表达不满。也许吧,研究生有怨言还得去修改前面研究中被指出的问题!李舜酩教授每次招收硕士、博士时跟他们谈话都会说:跟我读研究生会很苦很累。研究生往往都是回答自己能吃苦肯受累,不过估计少不了在随后的读学位期间有一点小嘀咕:没想到李老师说的是真的!当然在这个团队环境中没有人愿意认怂,都争先恐后。




        李舜酩教授指导毕业的博、硕士研究生有50多个了。这些博、硕士们技术上做得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走上领导岗位的也不少。每每他们见李老师,也会如数家珍地告诉老师自己毕业几年来取得的成绩,李老师先是肯定,然后总说一句:还要努力!甚至他指导毕业设计的本科毕业生回校来看他,他也这么说。也许这就是他们团队的精神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