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学院“银龄智汇”首场讲座在明故宫校区A10-619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学院与强度与振动工程系党支部联合策划,旨在搭建老中青三代交流平台,传承学院精神,助力青年师生成长。活动特邀航空发动机领域知名专家、学院退休教授高德平作为主讲嘉宾。学院党委书记许静、副院长高希光,强度与振动工程系全体教师、机关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以及新质材料与结构强度团队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和全体预备党员共同参加。活动由强度与振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漆文凯主持。

活动伊始,漆文凯介绍了“银龄智汇”的创办初衷。他表示,老教授是我们学院最宝贵的财富、最厚重的史书和最强大的智囊。他们是学院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他们身上烙印着我们的初心,承载着学院的传统。本次讲座不仅希望师生透过前辈的视角理解学院历史积淀,更致力于汇聚老中青智慧,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师的智慧引领作用,护航青年师生成长,活动现场举行了“青椒”赋能导师与“银龄思政导师”聘书颁发仪式。现场掌声热烈,共同见证了这一薪火相传的重要时刻。

在“师徒结对”环节中,青年教师代表牛序铭、陈少华、刘神光上台与高德平教授正式结对。青年教师向高教授献上鲜花,镜头记录下这份“薪火相传”的约定。师徒结对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共同成长与智慧传承的契约,期待高教授以深厚经验为青年引路,推动学科智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随后,高德平围绕“抚今追昔畅聊院史,启迪智慧共话发展”主题,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历,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生动的细节,将学院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令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能动精神”的深厚底蕴。高教授更将自己毕生的治学理念、人生体悟以及对学院未来的殷切期望倾囊相授,为“共话发展”打开了思想的空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讲座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围绕青年教师“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以及研究生“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者应具备哪些品质”等问题,高老师指出:“教师应以身作则,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学生则应注重实践、拓宽视野、坚守严谨。”他的回答务实而深刻,使师生深受启发。

活动最后,许静书记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学院打造“银龄智汇”平台,旨在构筑精神传承的桥梁、智慧碰撞的智库与情感联结的纽带,并对全体师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薪火相传的“接力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能动人“实、真、精”的为人为事品格,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和学习;二是做文化赓续的“传承者”,让学院的精神血脉不仅守护于心,更践行于行,生生不息;三是做开拓未来的“生力军”,以敢为人先的锐气突破边界,以笃行实干的姿态走在前列,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与学院的发展大局。

据悉,学院将持续推进“银龄智汇”品牌活动,邀请更多退休老教授分享经验、启迪后学,让院史传承有平台依托,为学院发展凝聚持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