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人物丨徐惊雷:以匠心助推国之重器翱翔天空

——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徐惊雷教授

发布时间:2019-01-08浏览次数:9533作者:王伟 黄帅来源:新闻中心、能源与动力学院供图:新闻中心责任编辑:王伟审核:刘鑫

字体:

在1月8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惊雷教授团队的“新型发动机非常规排气系统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助力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技术,背后凝结的是徐惊雷教授18年甘于寂寞、厚积薄发的匠心和心血。



18年磨一剑:从坐冷板凳到国际认可


1999年底,徐惊雷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南航,他选择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排气系统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而那时国内的发动机研究大多集中在进气道、燃烧室方向,排气系统的研究相对冷门,在国内不受重视、缺少经费支撑,甚至长途出差的火车硬卧都舍不得买,20多小时的车程硬是坐下来的。


徐惊雷说,他也一度动摇过,但是他看准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排气系统的研究方向,坚信虽然一时不受重视,只要坚持下去,终究有用武之地。果然,到数年之后,高超声速成为航空航天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排气系统所面临的特殊难题逐渐显现,已经在该领域进行了八年研究的徐惊雷团队,终于迎来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只要看准一个研究方向,就要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以坐冷板凳的精神坚持下去,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做到这个方向领先的时候,机会终究会垂青你。”徐惊雷说他经常用自己的这段经历,与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分享,鼓励他们做科研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得排气系统的性能不断完善和提高。比如,他们提出的一种三维非对称喷管的设计方法,所得性能与通常通过优化理论得到的结果相当,但是所耗时间由30多个小时减少为几分钟,从工程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017年,《美国航空周刊》在介绍中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时,选择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在排气系统方面的代表性工作进行了介绍。


他将团队近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工作进行了整理,编著了专著《高速飞行器排气系统》,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他带领研究生团队荣获了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和2012年国防科技成果三等奖。

 

20年立德树人:从一门基础课到一项创新比赛


从教近20年,徐惊雷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年承担2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1门研究生双语教学选修课课。


2005年,他和张堃元教授首先发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实验竞赛,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对于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增强比赛的吸引力,他还提议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这门课的考核方法进行改良,将原有的考核制度改变为“卷面分+平时分+实践分”。而实践分则以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实验竞赛参加及获奖情况为考核依据。一个小小的创新比赛就这样改变了学院的创新氛围,加强了流体力学课程的授课效果。通过这样的改变,同学们真正把参加比赛作为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以往比赛仅仅是调剂课余生活的校园活动的观念。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是学院内令人称道的。他的研究生经常说:“向徐老师汇报科研进展,既是紧张的,更是富有成效的。紧张在自己一丁点逻辑的不严谨或者工作的不到位,都会被徐老师迅速察觉,几个问题问下来就会被问的面红耳赤,更别提自己科研工作偷懒的情况下了。而且徐老师会用大量的时间和你交流、分享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与他的交流中会发现更多自己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有些细节将会成为日后钻研的重点,对于自己来说收获满满。”


就在这样严格要求、悉心指点下,他的研究生囊获了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创竞赛大奖,包括“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创意大奖、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等。研究生团队荣获2017年度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全国50个)。5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0余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等;2人获国防科工委优秀毕业生,1人获江苏省“校园青春榜样”荣誉称号。

 

身为一名基层科研人员,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践行着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对待工作,他每天竭尽全力,不管是在动力楼还是在A10号楼,他的办公室总是熄灯很晚;对待科研,他坚持不断学习,保持着每周必看文献资料的习惯,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对待学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严谨、责任和担当。


人物简介:


徐惊雷,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1993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从1999年12月开始,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发动机内流气动力学,高超声速推进系统,复杂流场的先进测量技术、流动控制与气动矢量喷管等研究工作。2012年获得国防科技成果三等奖,2015年获得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均排名第一。

 

获得“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是2018年“互联网+”国赛金奖、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7年度国际无人飞行器大赛特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等的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曾经获得南航首届“问天”创新大奖,多次获评南航“年度人物”、“我最喜爱的导师”等称号。